課本:學術論文公開取閱之精神
(The Access PrincipleThe Case for Open Access to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中譯本介紹→http://0rz.tw/213HE
原文書電子全文下載→http://0rz.tw/d43Kg
零‧緒言
◎二十一世紀初,位於奈若比(Nairobi)的肯亞醫學研究院(KEMRI),其圖書館只能訂得起五種醫
學期刊。而且不含研究院主要研究課題-各種熱帶疾病-之期刊,面臨文獻匱乏情況。
◎2001年7月,WHO說服六家主要期刊出版商,給予開發中國家任憑取閱其醫學期刊電子版之權
利。HINARI(Health InterNetwork Access to Research Initiative):取閱研究創新資訊之國際醫
學網絡。
◎資訊本身是免費的,但"任憑取閱"並不等於免費取閱。例:硬體網路之維護費由使用者支付。
◎Public Knowledge Project (公共知識計畫):開發與開放式相關之軟體。
http://pkp.sfu.ca/
例:Open Journal Systems (開放期刊系統)
http://pkp.sfu.ca/?q=ojs
壹‧開場白
◎2003年可謂"任憑取閱運動(Open Access Movement)"劃時代年份。
由於"Nature"、"Science"、"The Scientist"、"Wall Street Journal"等期刊,將其年度最佳科學
論文列為眾人可"任憑取閱"者。
◎馬賀祿(Fritz Machlup)-始創"知識工業"觀念之經濟學先驅,將"知識"定位為近乎完美之公共
財。
※公共財:可提供任何一位尋覓者,有利且不因使用而失去其價值之任何事物。
◎緬思珍(Jane Mansbidge)-政治學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