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書擋的造型像是在訴說圖書與資訊兩者間的關係
文章:Crying Wolf: An Examination and Reconsideration of the Perception of Crisis in LIS Education.(Andrew Dillon and April Norris.)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5)
此篇文章主要是在探討對於圖書資訊學教育的批評所產生的檢討和思考,以及未來的圖書資訊學教育走向該如何?
文章中提到圖書資訊教育目前面臨的批評是,圖資教育場所似乎變成技術中心(techno-centric),由男性主導,並且所教學的內容和之後成為一個圖書館員的需求無關。
批評主要可分為三個主題:
(一)館員專業能力(Librarianship)因為資訊研究帶來負面的影響,也造成目前圖資領域的研究缺
少圖書館本身的議題研究,多把重心放在資訊導向的研究;
(二)產生明顯的性別劃分,女性多成為學者,教學場域似乎由男性主導,並且教導資訊科學和
資訊研究的課程;
(三)大部分的圖書資訊學課程沒有發展適當的圖書館員教育課程。
在圖書館員教育的課程需求上,學者提出圖書資訊學教育的核心應包含五個成份:
(一)資訊組織
(二)資訊系統分析及設計工具
(三)評估
(四)使用者研究及資訊取用
(五)管理及專業能力。
而在近期研究調查學校的課程安排中,發現圖書資訊學的五個課程類別核心包含
(一)組織
(二)參考
(三)基礎知識
(四)管理
(五)研究方法和資訊科技。
此外,有的學校也會提供較特別的課程,像是典藏和保存等等。
隨著圖書資訊學系所的更名演變,以及課程內容的調整,圖書資訊學還處在圖書和資訊兩者間的尷尬地帶嗎?還是已經進行兩者的結合?這真的是很有趣的問題!我們不斷地在課程中加入資訊的技能與知識,相對地減少了圖書館系的本質,以前學很細的資訊組織:中編西編、參考服務分中參西參,學目錄學培養辨識圖書價值能力……。在台灣的圖書資訊教學領域裡,每間學校著重課程的部份不盡相同,但是圖資學生該有的核心能力還是會安排課程。但也因為課程的多元化,使圖資學生可以朝自己有興趣的方向作深入研究,這也形成了圖資領域的研究範圍愈來愈廣,似乎什麼都可以被含括在圖資領域裡,這是我到研究所才發現此領域是如此的開闊而感到驚訝的部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